各学院:
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国家双创工作的最新部署,进一步引导和激励我校大学生通过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进行深入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对国 情社情的认知与理解,激发创新创造精神。同时,为有针对性地选 拔培养一批优秀项目,助力我校参加2025年“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研究,决定启动“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本次选拔赛成立组委会, 由校团委、双创中心组成。下设办公 室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负责大赛的各项申报组织工作。专家评审委员会由校内外专家、教授组成,负责对项目的评定选拔。
二、校级竞赛时间
2025年3月至2025年4月
三、大赛内容
(一) 大赛分组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哲学社会科 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1.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 ,鼓励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申报。
2.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 、文明文化 、美丽 中 国 、民生福祉 、中 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3.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 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 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B类指投入较少 ,且为生产技术或社 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 、小制作等 。鼓励以第一作者发表 发明专利的作品参赛。
(二 )评审要点
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 的科学性 、先进性 、现实意义 等方面因素 。其中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 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 义 ,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四、参赛资格
(一) 参赛申报条件
2025年6月1 日 以前正式注册的全 日制在校学生
(二 )参赛基本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6月1 日前两 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可分 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 申报个人作品 的 , 申报者必须承担 申报作品60% 以上的研究工作 ,作品鉴定证书 、专利证书及 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 , 合作者必须是学 生且 不得超过2人 ; 凡作者超过3人 的项 目或 者 不超过3人 , 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 目 ,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品 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且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 已获往届“ 挑 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金奖(特等奖) 、 银奖(一等奖) 等获奖的项 目 ,不可重复报名。
(三) 参赛项 目 申报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哲学社会科 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 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 、文 明文化 、 美 丽 中 国 、 民 生福祉 、 中 国之治 等5个组别形 成社 会调查报告 。科技 发 明制作类分 为A 、B两类: A类指科技含 量较 高 、 制作投入较大 的 作品 ;B类指投入较少 , 且 为生产 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 、小制作等。
(四) 参赛申报形式
以学院为单位统一 申报 , 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 , 团 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 , 每个项 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3人。
五、赛程设置
(一) 申报:2025年3月
可个人申报 , 也可 自行组建团队报名 , 每个团队人数不 得 超 过 8人( 包 含 队 长) , 需 填 写 并 提 交《 绵阳 城 市 学院 2025年“ 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申报书》 (附件 1 ) 、 《绵阳城市学院2025年 “ 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技作品竞赛参赛信息汇总表》 (附件2)。
各学院收集好参赛材料信息后于2025年4月11 日 17:00前 上交于校团委 ;文件统一命名为: 学院+【项 目名称】 +队长 姓名(一位队长只能负责一个项 目 )。
(二 )初赛阶段: 2025年4月上旬
各学院组织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各学院将初赛选拔后的《绵阳城市学院2025年“ 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 品 申报书》 (附件1) (一式二份) 、 《绵阳城市学院2025年“ 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信息汇总表》(一式一份)报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游仙校区: 学生活动中心 ;安州校区: 博慧一102), 电子版材料以学院为单位发邮箱my c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