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20211113
理论文摘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引领 >> 理论文摘 >> 正文
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新语)
发布时间:2023-04-1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日前,科技部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很大一部分是基础研究的成果,这从侧面说明,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基础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从发挥的作用来看,有的基础研究主要是拓展人类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在这方面,科学家的自由探索比较关键;有的基础研究是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类工作通常需要体系化系统性布局,更加突出有组织创新;有的基础研究侧重在市场导向和应用牵引下,突破产业瓶颈和技术难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难题,这类工作通常有较强的目标导向。面对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现实需求,在聚焦未知领域开展前沿科学探索的同时,更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目标导向和应用牵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从科技发展趋势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个表现是基础研究转化周期大幅缩短,科技创新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基础研究上先行一步,就可能抓住技术革新的红利,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从国家现实需求看,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种子、关键元器件、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需要我们从根子上搞清楚基础理论,这是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和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等政策文件,科技部牵头或联合其他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支撑措施。如今,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持续加大,从2012年的49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95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连续4年超过6%;科研部署针对性更强,围绕量子信息、脑科学、干细胞、催化科学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生物育种、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基础原材料等重大领域,部署了一批重点重大项目,从科学源头和技术根部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评价更加合理,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一些稳定的支持机制也让科学家得以坐住坐稳“冷板凳”。

  还应看到,我国基础研究无论硬条件还是软环境,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一方面,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强化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完善基础研究组织体系,加大多元化投入,改进科技评价制度,构建与高质量基础研究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和科研生态,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建设基础研究高水平支撑平台,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作者为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本报记者喻思南采访整理)


    摘自《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0日   第 13 版)



团委20211113

扫码关注“绵城新青年”公众号

联系我们:共青团绵阳城市学院委员会 © 版权所有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三星路11号